劲方医药闯关港交所前医药高管蜕变身份在此一役

发布时间:2025-02-06 20:02   内容来源:证券之星      阅读量:19751   

《投资者网》蔡俊

近期,劲方医药提交港交所IPO申请,其实控人的身份转换能否蜕变在此一役。

与很多创新药企一样,公司目前尚未盈利,但已有一款获批上市的药品,并与信达生物合作。期间,公司还为该药品可能存在的商业化障碍进行疏通。

截至最后一轮融资,公司投后估值31.24亿元,创始人也与机构签署过对赌协议。对公司与创始人而言,上市成功是当务之急,之后的商业化走通与盈利实现则是后续的必经之路。

成年的仪式之上市

2017年,吕强离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,正式开启创业之路。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美读博的他,先后曾在诺华制药、惠氏制药等国际药厂工作。2013年至今,其先后任职于药明康德、扬子江药业、誉衡药业,主要身份包括首席科学官及副总裁。

从高管转为创始人,吕强得到扬子江药业同事兰炯的支持。两人共同设立劲方医药,吕强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,负责整体战略规划、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;兰炯为执行董事、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,全面负责业务运营,尤其是小分子药物研发。

彼时,正值创新药企的黄金时代。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上市,资本的热钱纷纷涌入赛道。资本于创新药企,如营养于襁褓婴儿,后者需要营养的哺喂才能长成少年。

2021年,公司完成C轮融资,总金额近5亿元,超越此前A轮的1.2亿元和B轮的近4亿元。C轮由华盖资本领投,跟投机构包括苏信创投、谢诺投资、农银国际、德屹资本、乔景资本、百度风投及文周投资等。

截至目前,公司累计有过7轮融资,总金额累计14.21亿元。启动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,公司投后估值为31.24亿元。

也是此轮之际,投资方与公司签署对赌条款。双方约定,若公司IPO被拒绝、撤回以及未能在递表后两年内完成,投资者可使用其回购权及相关强制清盘权。以此计算,今年将是决定公司命运的关键性一年。

上市成功,公司则成年,创始人真正完成角色转换的蜕变;上市不成功,公司或面临洗牌,创始人的前途难言。目前公司另两个董事会席位由鼎晖投资的陶莎、华盖资本的朱竞阳出任,资本的设计早有伏笔。

但递表前夕,吕强和兰炯也通过旗下平台健发香港将持有的部分股份,以91.23元/注册资本价格转让,由此套现5725万元。

成长的烦恼之专利

融资运作上突破高位的2021年,也是劲方医药业务成长的转折点。

吕强曾公开表示,2015年、2016年曾涌现一大批创新药企并陆续IPO,如果劲方还沿着成熟靶点或者是“License-in”这条路走,只会越走越窄;其次,从宏观上或战略上来讲,公司要做一些市场上没有的药,做增量而非抢存量,有利于后续的商业化和国际化。

这段公开发言的底气,来自当时公司的在研产品GFH925。2021年,公司与信达生物达成合作,后者拿到公司该药的相关权益,包括大中华区开发及商业化,还有中国境外地区的独家选择权。为此,信达生物向公司一次性支付2200万美元的前期费用,当药品达到指定里程碑时,公司有机会获得1.32亿美元(约9.6亿元)款项。

2024年下半年,GFH925在国内已成功获批上市,商品名为“达伯特”。该药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,是国内首个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。截至招股书披露,公司已根据信达生物的授权协议获得3700万美元收入。同期,公司已授权专利约70项并有89项申请中。

GFH925的销售前景,取决于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商业化推动。但同时,劲方医药也提前疏通该药潜在的销售障碍。

根据招股书,“第三方的中国授权专利中的某些通式化合物可能声称涵盖了GFH925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”。为了管理潜在的专利风险,公司与第三方签订协议,同意分三笔向一家交易对手支付达450万元,以换取GFH925的正常商业化。

不止如此,公司还向另一交易对手分两笔支付3000万元,后者同意不将标的专利权用于GFH925商业化。截至招股书披露,公司已累计支付3450万元。

劲方医药在国内“花钱消灾”,若专利在海外涉及第三方的许可,公司还会产生若干专利费用。

公司在招股书里提到,“同一专利族的专利申请仍在等待USPTO及EPO(欧盟专利商标局)的审查,是否能覆盖GFH925的范围授权仍存在不确定性”。截至2024年,全球范围内超20个在研药同类品处于临床阶段。

成功的标准之盈利

与任何创新药企一样,从烧钱到盈利是劲方医药必须要过的关。

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,公司累计亏损约12.3亿元,累计研发成本约8.2亿元。期间,公司收入主要来自药品的对外授权,2022年高峰期达到1.05亿元;但2024年上半年,公司没有相关的收入确认,并与信达生物订立补充协议,终止GFH925的中国境外选择权。

如今,公司计划上市,何时盈利的话题也被外界关注。毕竟,盈利也是衡量创新药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。

成立至今,公司总共对外募资14.21亿元,截至2024年10月,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.8亿元。“烧钱”主要投向研发,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员工85名,占总人数的77%。其中,首席医学官汪裕、首席技术官李景荣、临床开发高级副总裁沈海戈的年薪分别达644.3万元、319.5万元、303.9万元。

另一款核心产品GFH312,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成本占总营运开支分别为11.8%、4%、0.6%。2024年的占比较低,主要是由于当期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GFH925,因此减少相关的研发开支。

而站在投资的角度,机构更关心公司的资本价值。以最后一轮投后估值31.24亿元,结合2023年3.13亿元的研发费用计算,公司市研率为9.98倍。参照可比的上市企业,益方生物与公司均专注肿瘤、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等疾病的创新药研发,也各自获批一款药品上市。

截至目前,益方生物的市值约80亿元左右,2023年研发费用4.43亿元。上市前,该企业也曾与国药创新、圣众投资和苏州礼泰等机构签署对赌协议并进行清理,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还特别关注该问题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